中国访谈 | 专家解析: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缘何超过预期-米乐app官网下载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
  • 网站导航

皮书作者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专家视点

中国访谈 | 专家解析: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缘何超过预期
来源:皮书说  作者:中国网 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3-05-25

  当前,我国从南向北推进的春播已进入尾声。今年农业面临怎样的形势?2022年农村经济发展又取得了哪些成绩?近日出版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2023)》一书对此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邀该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来进行解答。

  中国网:首先,想请您跟我们介绍一下《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2023)》的编写情况以及整个《绿皮书》系列大致的情况。

  魏后凯:农村绿皮书》这个(编制)应该比较早了,是1993年开始编制的,到今年我们一共编了31本,一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跟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社会司合作的这么一个结晶,30多年,相当不容易。

  从今年的这个版本来看,《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2023)》,因为我们主要是对前一年(2022年)的基本情况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梳理跟归纳,然后对今年(2023年)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做一个预测。

  实际上,这些年来《农村绿皮书》每年的报告都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一个总报告,第二部分是专题篇,第三部分是热点篇。

  中国网:我们看到,其实《农村绿皮书》中采用了非常丰富的、大量的数据,请问您一下,书中采用的这些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魏后凯:我们这些数据首先的来源是国家统计局。还有别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有关部委的一些机构,比如农业农村部、海关,这里面已经公布的这么一些数据。还有国际对比的一些数据,有些是来源于海外的一些国际组织。第三个渠道就是农发所自己调查的,我们课题组,还有所里相关调查的数据。因为从2020年开始,我们搞了一个“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库”,在全国10个省市进行大规模的调查。

  这套书出来得比较早,(数据)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农村的一个情况,对我们的学习研究、对我们有关部门的决策都能起到很重要的参考作用。政府部门,包括我知道很多部门,政府的、国务院的、全国人大的,都来要这本书。

  中国网:从《绿皮书》反映的情况来看,2022年我国农业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您认为2022年我国农业取得的最突出的成果是什么呢?

  魏后凯:应该说,2022年我们农业农村尤其是农业的情况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新冠疫情对农业的影响比对工业跟服务业的影响要小,对农村的影响要比对城市的影响相对小一点。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加上我们有关部门在这一两年对农业农村高度重视,所以应该说我们的农业农村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这里面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一、 我们保障了粮食安全。我们的粮食产量连续8年在1.3万亿斤以上。应该去年是1.37万亿斤,比2021年增长了0.5%。

  二、 我们的农业增长还是不错的。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的gdp增长只有3.0%,但是我们的农业增加值比这个要高,一产增加值是4.1%,就是说gdp增长3%,我们的农业增长4.1%,增长速度更快,农林牧渔业获得一个更快的增长。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得也比较快,连续多年农村居民收入都是要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从去年的情况看,我们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长2.9%,城镇居民是1.9%,那我们的农村居民达到了4.2%,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比城镇居民要快了2.3个百分点。就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这些年来持续稳定地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持续稳定地缩小,去年一年就缩小了0.05。

  应该说这都是我们的一些亮点,粮食有了,(粮食)安全有了保障,粮食在不断地增产,农业的增长速度保持持续稳定地增长,在新冠疫情的这么一个情况下。第三个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相对比较快,比城镇居民要高,城乡收入差距在持续不断地缩小。我记得,我们做乡村振兴规划的时候(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当初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比预期缩小0.05,去年一年就缩小了0.05。这也是不容易的。

  中国网:那么回顾一下去年的经验,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克服困难,保障了粮食以及多种农产品的丰收呢?

  魏后凯:我们前面讲了,对农业农村工作高度地重视,每年的年初有一个中央“一号文件”,紧接着对春耕都是高度重视,很多资金都是提前下达的。这里面,第一就是对包括中央“一号文件”在内,一年来发表了一系列规划文件,对全国整个的“三农”工作有一个统筹安排,有一个统一的部署,而且要给它落实下去,这个我觉得是第一点。当然这个制度每年都是这样的。

  第二,加大了财政金融的这种支持力度,尤其是财政。因为去年我们国家财政投到农、林、水的支出量很大,应该是2.25万亿元。更重要的是,我们实际上可以发挥财政资金跟金融资金的这种合力作用,来推动“三农”的发展。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这些年尤其是去年,在农业支撑条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耕地的保护,还有种业的振兴、农业机械化装备,等等,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高标准农田,我们就是新增1亿亩高标准农田。这样的话到去年底,全国高标准农田的总量达到10亿亩。10亿亩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的耕地一半以上已经是高标准农田了。现在中央提出来要逐步把基本农田全部变为高标准农田,(离)这个目标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这样一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种业的振兴、机械化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等等,这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提供了一个好的支撑条件。

  中国网:您认为未来我国还可以出台哪些持续性的惠农政策来增加支持力度呢?

  魏后凯:我觉得,下一步我们农业的支持政策,首先一点就是要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么一个目标。现在我们已经明确提出来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当然我们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到2050年建成农业强国,但这里面分阶段稳步地推进。

  在农业强国这么一个目标下,我们农业的支持政策应该是有差异的,所以,我的想法应该是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么一个目标,来对我们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它能够满足农业强国建设的需要。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第二,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的力度。刚才我讲了,这些年来,我们农业支持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但我觉得就是跟国外相比、跟我们要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根据现在研究的数据,比如说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德国,农民收入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政府的补贴。保粮食安全,(因为)它是一种公共产品。保粮食安全,按照现在这种依靠政府的政策跟补贴,使农民种粮能够保本,要达到这么一个水平的话,我觉得这个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也就是未来我们农民种粮,依靠政策性的补贴,他就基本上能够保本,然后通过其他的一些措施就能够获取利益。这样的话,我们就是需要加大政策、财政、金融等支持的力度。这是第二点。

  第三,刚才讲的也是我们这种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我觉得下一步应该是更多地向(增加)农民收入、绿色发展的这个方向进行转变,在这么一个框架下来构建一个与农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新型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就是更多聚焦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往这个方向去进行转变。

  中国网:《绿皮书》反映2022年我国的脱贫攻坚成果在持续扩展,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在哪些方面有了拓展?有哪些方法来阻止农民返贫?

  魏后凯:这些年来,我们832个脱贫县连续多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速都要快。去年我们832个贫困县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是5.4%,全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是4.2%,脱贫地区是5.4%,它就高了1.2个百分点。由于它的增长速度比全国农村居民的增速要高,这样的话它的相对水平在不断提高,也就是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我们把它叫相对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去年达到了75.1%,就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4左右,这也是在不断地提高。

  中国网:差距在逐步地缩小?

  魏后凯:差距在逐步地缩小。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种差距的缩小主要是脱贫地区,它的收入增长得比较快引起的。我们可以看出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这三块都比较快,比全国平均水平都要快。实际上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里面的两个底线要求——一个就是要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第二个是要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我们要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这里面采取了很多政策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这个《绿皮书》里有过归纳,我觉得我们也可以从收入增长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个就是它主要是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工资性收入增长,采取的措施就是稳岗就业。你看看从年初一开始有关部门促进农民工就业,来增加农民就业,稳岗就业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际上,我们去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还是最主要的一个来源,但工资性收入有很多是他们到外地去打工的这么一个工资性收入。

  第二是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实际上就是发展产业(的收入),包括一产、二产、三产。实际上为了促进脱贫地区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我们的衔接的资金,就是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这么一个衔接的资金。虽然我们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我们去年还是增加了100个亿,资金总规模达到1650亿元,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衔接资金的55%以上都投向了产业;当然今年国家的要求是投向产业这个比例要超过60%。(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实际上我们是比较重视脱贫地区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的发展来促进脱贫地区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它的持续稳定增长。

  第三,稳定了,保持脱贫地区的政策稳定不变,这里面实际就是转移性的净收入。因为脱贫地区转移性收入这一块很大,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政府。过去中央提出来,就是说脱贫地区自脱贫之日起,给予它5年的过渡期,5年过渡期保持政策不变,实际上也就是“扶上马给他送一程”。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的第一批脱贫县是2016年,实际上到现在已经到(期)了,但是后来我们国家把这个政策实际上又延续了,所有的脱贫县都延续到2025年了。这样的话更加有利于脱贫地区政策的稳定,实际上这就有利于增加他们转移性的净收入。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措施,实际上都在推进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当然这里面,现在也有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脱贫地区还是没有形成一个内生发展的这么一个机制,这是未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农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做客《中国访谈》演播室

  中国网:一个长效的机制?

  魏后凯:因为现在脱贫地区收入的增长主要是靠工资性收入、靠转移性净收入这两块。工资性收入有很多是到外地去打工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净收入有很多来源于政府,都是外来的。所以,脱贫地区内生发展的这么一种长效机制,需要我们今后要花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措施来推进它加快形成。

  第二个方面,现在就是说脱贫地区832个脱贫县实际上在分化,有的脱贫县发展的(情况)是很不错的,有的比非脱贫县发展水平、发展势头都要好,有的还是相对比较滞后。所以,832个脱贫县本身也在分化,我们要对这种现象引起重视。

  中国网:像您刚才总结的这三点有我们过去的一些经验和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过去这些年的基础上发现一些问题,看能不能找到未来使得脱贫县、脱贫地区可以持续内生发展的一些机制。

  魏后凯: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五年过渡期,到2025年就结束了。因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就是这5年就要把这个衔接做好。这样的话过渡期完了以后,全部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2025年以后,我们觉得要按照新的标准,就是搞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政策,重新按照新的标准来制定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政策,不限于现有的脱贫地区。因为刚才我们讲了,现在脱贫县在分化,其他的非脱贫县也在分化。根据我们的研究,现在有一些非脱贫县发展面临的困难比脱贫县还多呢。所以,在新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研究未来的一些政策,我的想法就是搞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政策。

  中国网: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近些年来,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和定制生产,以及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也是不断地涌现,《绿皮书》中也谈到了这一点,有哪些新业态是您觉得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呢?

  魏后凯:从新产业来看,一个典型的产业,我觉得就是预制菜产业。

  预制菜产业肯定是一个新的产业。随着我们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预制菜产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因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有很多东西他不愿意自己来做了,可能通过预制菜产业给他加工好。粗加工以后,他买了就走了。这个产业的潜力很大。2021年这个规模是3500亿元左右,一般预测到今年可能能够超过5000亿元。实际上越往后,预制菜产业的规模和前景,我认为都是巨大的。

  从新模式来看,从新的业态来看的话,我们现在就是说一个很典型的农产品的网络的销售,这里面有很多的模式、很多的业态,比如什么网络直播,各种各样的通过网络的那种销售,这个市场规模也是增长的速度很快,而且规模也是不断地扩大。从去年(2022年)的情况来看,农产品的网上销售5300亿元左右,增长了9.2%,这个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往后走的话,农产品网上销售、网络直播,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这种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产品的这种新的业态、新的模式会越来越多。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中国网:以你的观察,新业态城乡融合发展这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魏后凯:应该说现在我们这种城乡的融合发展,尤其是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一直在推进,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就是我们觉得这个融合的水平还不是太高;再一个就是从融合的方向来看,更多的是城里的产业到农村去,更多的是一种外生、外来的。比如说搞电商,很多是城里人搞的这个电商,只是把这个产品买来再销出去,跟农民结合得并不是很紧,有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共同体。当然农民家里的农场自己来销售那就很紧密了,合作社那就很紧密了。

  所以,下一步怎么来提高产业融合水平,怎么来使由这种外来的驱动转向内生的发展,我觉得很重要。当然,要实现这样一种转变,首先要推进我们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首先要规模经营,能够跟着组织起来,比如合作社、家庭农场,这样的话你就能够更好地有能力来对接市场,来采用一些新的技术。第二个,我觉得就是要解决他的融资难、融资贵,解决他的资金需求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就是说还要解决他的科技、教育、文化水平和素养的问题。因为现在农业的经营人员离职业化和专业化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农业就业人口的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质还是相对比较低的。所以,我们觉得通过规模化、组织化,通过解决他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提高他的科学文化素养等等多方面的途径来促进,把农村的这一块,这种产业水平给提高,这样的话能更好地促进城乡产业的融合。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442

分享到:
网站地图